Story 05| 黑白金咖啡茶屋 × 歐式茶壺
分享
Story 05| 黑白金咖啡茶屋 × 歐式茶壺
♦︎沿著咖啡店的修復故事.抵嘉行♦︎
___________________
受訪者|黑白金咖啡茶屋 主理人 Sammie @cafe_auber
採訪者|光山行 小賴
〖從一只小茶壺開始〗
小賴:這次送修的是什麼物件呢?
Sammie:是一只小茶壺,大概一到兩人份,用來泡英式茶或歐洲茶。
小賴:這件茶壺是什麼時候入手的?
Sammie:它對我很有紀念意義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採購,常常要飛到歐洲出差。這只茶壺是我用第一份薪水買給自己的禮物,到現在快二十年了。雖然後來它破損了,也十年沒再使用,但我一直捨不得丟掉。
小賴:在它完好的時候,通常是在什麼情境下使用?
Sammie:多半是休假時。早上睡到自然醒後,會用它泡一壺茶,喝完再決定這一天要怎麼過。算是開啟一天的小儀式。
小賴:是在哪裡買的呢?
Sammie:在比利時的店買的,不過是德國製的。它是藍色的,在歐洲茶器裡算是特殊的顏色。我覺得它的造型有點像中國明代的味道,很有文化融合的感覺。
小賴:所以從來沒有想過要丟掉?
Sammie:不會。雖然壺嘴壞了,但我還是想留下來。以前看到長輩會用塑膠管套著繼續用,但我覺得不太美觀,還是希望能用更好的方式修復。
〖回到嘉義的理由〗
小賴:為什麼會選擇回嘉義開店?
Sammie:因為我是嘉義人。年輕時急著離開,十八歲就出國了,在歐洲工作生活多年。那裡很美,也讓我流連忘返,但始終缺少歸屬感。即使買了再多美麗的物件,生活感還是缺了一塊。後來回到台南住過一段時間,但直到回到嘉義,才發現這裡才是我的根。
小賴:所以嘉義給你的感覺是什麼?
Sammie:一種踏實感。見到小時候的同學、朋友,才會覺得自己在這裡是「有人」的。不是過客,而是真的屬於這裡。
〖嘉義的日常印象〗
小賴:有沒有什麼時刻,會讓你特別覺得「這就是嘉義」?
Sammie:我印象很深的是颱風過後,嘉義公園的樹木倒了一大片。因為從小看著那些樹長大,知道我們這一生可能再也看不到它們恢復原貌,那種心痛的感覺特別強烈。嘉義雖然小,但與自然的連結很深。
小賴:那你回嘉義後,有沒有什麼特別懷念的味道?
Sammie:有,「早市碗糕」,現在叫「老正興」。是我小時候的早餐記憶,市場裡乾淨整齊的小攤子,五點半就開,我們六點就會去吃。這對我來說是嘉義最日常的味道。
〖在嘉義開店的特別之處〗
小賴:你覺得在嘉義開店,和其他城市有什麼不同?
Sammie:嘉義的客源不多,所以別期待生意會自然而然很好。這裡的步調比較慢。相較於大城市,這裡的租金和成本壓力較低,讓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。
小賴:那你怎麼看嘉義近年的變化?
Sammie:觀光客比以前多了,但還算恰到好處。如果是單純的小店,嘉義很適合;如果要發展品牌,嘉義也能是好的起點,因為透過社群媒體,你的消費者不必只在嘉義。這裡有點像歐洲小鎮,適合孕育創意與獨立品牌。
〖對修復的看法〗
小賴:你最早是怎麼認識器物修復的?
Sammie:因為在中國工作時,開發手錶產品接觸過陶瓷錶盤,當時就認識一些修復陶瓷的職人。他們能把破碎的杯子修復得完整如初,讓我很驚豔。所以這次茶壺破掉,我第一個想法就是「要留下來修」。
小賴:所以你們家也是屬於比較「惜物」的一派?
Sammie:對,我媽媽也是這樣。我們從不丟陶瓷,即使有長輩認為不吉利,也會選擇留下來,雖然可能不再使用,但依然保存。這是一種家族的生活態度。
〖一句話形容嘉義〗
小賴: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嘉義,你會怎麼說?
Sammie:嘉義對我來說像是一個「隱藏在山林中的理想小鎮」。它有一點不真實,但卻給人安全感和歸屬感。這樣的氛圍,也影響了我接下來的店要取名為「小仙島」,用茶去呼應嘉義給我的感覺。
小賴:聽起來很浪漫。今天的訪談就到這裡,謝謝 Sammie的分享!
Sammie:謝謝。
下回預告:Story 06| Koffee Suika 西瓜珈琲 × 八角濾杯
.
主辦單位|嘉義市政府 @chiayicity_sw
承辦單位|嘉義異鄉人 @outsiderinchiayi
獲補助單位|光山行
本計畫獲「114年二地居—游牧者行動(Nomads)計畫」補助
@chiayi2dg